所在位置:鬼怪屋 > 民间异闻 > 浏览文章

民间鬼怪传说之狐仙墓

2022年03月14日 作者:鬼怪屋 来源:鬼怪屋故事网民间异闻
庐山白鹿洞的后山上,有一个小小的土坟,坟前竖着一块石碑,上刻:胡氏夫人之墓。胡氏夫人是谁呢?有一段传说。南宋时,朱熹在白鹿洞讲学著书。他洁身寡欲,总是谆谆告诫学生要人吕端正,非礼勿听,非礼勿视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因为他老是板着面孔说教,学生都有对他望而生畏。一年春节,学生们都回家过年去了,只有朱熹一人留在学馆里。无宵夜,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,

  庐山白鹿洞的后山上,有一个小小的土坟,坟前竖着一块石碑,上刻:胡氏夫人之墓。

  胡氏夫人是谁呢?有一段传说。

  南宋时,朱熹在白鹿洞讲学着书。他洁身寡欲,总是谆谆告诫学生要人吕端正,“非礼勿听,非礼勿视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”。因为他老是板着面孔说教,学生都有对他望而生畏。

  一年春节,学生们都回家过年去了,只有朱熹一人留在学馆里。无宵夜,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,四乡隐隐传来花灯盛会的锣鼓声。朱熹孤灯独坐,开卷读书。在这空谷寒夜,面对窗前抖动的芭蕉叶,确有狐独寂寞之感,禁区不住吟出两句诗来:

  细雨洒芭蕉孤灯空寂寥话间则落,就听窗外面传来了娇滴滴的声音:不嫌奴貌丑与君度春宵

  朱熹一惊:夜半更深,是谁家的女子在这儿?竟然各起我的诗来呢?推开窗户,向外望去,只见窗外有几枝芭蕉在雨中摇曳,远处一片朦胧,什么也看不见。咦,这就奇了!难道是幻觉吗?朱熹满腹疑团,略略定了定神,重又伏案读书,注释《诗经。有狐》篇。读到高兴处,情不自禁地朗诵起“有狐绥绥”等佳句来。

  奇怪的是,窗外又传来一阵女人的声音,而且朱熹听得清清楚楚,还是一首诗哩:夜静更深人未眠心忧聊诵《有狐》篇缘何圣化痴情在欲海贤关一线牵。

  宛啭轻盈的声音飞进窗内,诗的内容,明明是对自己而言的呀!朱熹又是一惊,再一次推开窗户,探头向外问道:“是谁在外面吟诗?雨夜风凉,请进来稍歇!”连问数声,无人答应。此时,雨过天晴,明月在天,树影铺地,庭院寂静,并不见有人呀!明明是位姑娘的声音嘛,她躲在哪儿中呢?朱熹想了想,对!待我和她一首,用诗刊把她引出来。于是念道:夜读《诗经》不爱眠,会心喜读《有狐》篇。前缘原订三生石,不是前缘莫乱牵。

  吟完诗,朱熹对着窗外说:“外面那位女子,如有兴致,敬请回诗刊一首吧!”话音刚落,屋外突然响丐一阵银铃般的笑声,随即果然有一位女子回了一首诗:孔门弟子莫轻狂,此是读经学圣堂。休趁夜深人静后,逾墙扮演风求凰。朱熹听得真切,特别是“风求凰”一句,这不分明是在向我暗示吗?他急忙打开房门,走了出去,只见月照芭蕉,从芭蕉丛中,忽地跳出一个妙龄女子,把朱熹吓了一跳,忙问:"你是------“那女子说:”我是五老峰下的狐仙,外出游玩而归,路过贵处。"“啊!刚才吟诗的是你吗?”冒昧应和,让你见笑。朱熹细看那女子,高鬃,明眸皓齿,身姿绰约,穿一套绿色衣裙,蹬一双绣花鞋,满脸带笑,眉目含情。真是赛过天仙!朱熹看得都呆了。

  狐仙见他那副傻呆呆的样子,忍不住“格格格”地笑个不停,说:“你不是常说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吗?”朱熹哪顾这许多,说:“小姐请勿见笑,请吧!”狐仙也不推辞,跟着朱熹进了书房。朱熹又是让坐,又是倒茶,殷勤相待。狐仙呢,坐在书案前,目不斜视,专心翻阅起朱熹的《诗经》注释来。烛光摇曳,映照得狐仙更加娇艳动人。

  狐仙不仅容貌出从,而且才华横溢,她在阅读朱熹的《诗经》注释时,对其中某些不够确切的地方,还能一一掼出,畅叙了自己精辟的见解,这使朱熹大为佩服。他想:元宵之夜,巧遇婵娟,真是三生有幸。他也顾不了平日对学生们的说教了,趋步上前,说:“我俩相交,谈得投机,今日幸会,真是天赐良缘,小姐如不见弃,敢求百年之好,万望而却步应允!”狐仙说:“我是狐仙,难道你不害怕?”朱熹说:"小姐才深貌美,天生丽质,真叫我一见倾心。昔日孔夫子,还传为佳话哩。只要你我真心相待,定能百年偕老,何谈‘害怕’二字呢?"朱熹披肝沥胆,海誓山盟,感动了狐仙。于是,在这元宵佳节,白鹿洞中,他俩终于结成了一对恩爱夫妻。打这以后,狐仙每日从五老峰晚来晓去,帮助朱熹注释《诗经》。两人夜夜相处,感情越来深,恩恩爱爱,如鱼得水。不到一年功夫,在狐仙的帮助下,朱熹完成了他的着作《诗经集注》。

  可是,纸是包不住火的。朱熹夜会狐仙的事,不幸被人知道了,向礼部参了一本。礼部派了一名侍郎,专门来了解处理这件事。这个侍郎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,为人老奸巨猾,把礼教奉为经典。他恶狠狠地对朱熹说:“你要不说清狐仙跟你关系,礼部将取消你的功名、前程,一边是心爱的狐仙,两头分量都很重啊,他哪一头也舍不得丢呀!这天晚上,狐仙又来了,她见朱熹面有愁容,忙问:”观郎君今日面有不悦之公,不知有何心事?"这------怎能给狐人人仙明说呢!朱熹只好掩饰说:“今日偶感风寒,身体略有不适,小姐不必挂心。”狐仙关切地说:“即是如此,你我早些安歇吧!”

  这一夜,朱熹辗转反侧,怎么也睡不着。他悄悄了起床,一眼看见狐仙脱下来的绿色衣裙,便悄悄拿了出来,想把它藏在马厩里。心想:只要明天把这套衣裙交给侍郎,自己就能保住功名了。可是,他心里又隐隐作痛。狐仙的百般恩爱,她对自己学问上的多方帮助,我------我又怎能全然抛弃呢!他手拿衣裙,左不是,右不能,踱过来,走过去,怎么也想不也一个两全之计。正在朱熹犹豫不决的时候,那个狡猾的侍郎早已带了几个人暗中守候在书院外面。夜深人静时,他见朱熹手拿衣裙,在马厩内外转来转去,象热锅上的蚂蚁,便函赶紧带了几个人冲进马厩,一把夺走衣裙,把朱熹惊得手足无措忙哀求说:“你们不能拿下次,不能拿走呀!”侍郎哪里理他,恶狠狠地吩咐手下人:“还楞着干什么?快去抓妖狐!”喊叫声惊动了狐仙。可狐仙失去了衣裙,当即现出了原形。她知事情不妙,赶紧逃出了书院。

  打这以后,狐仙因为没有了绿色宝衣,再也不能变美女来跟朱熹相会啦!朱熹心里象刀割似的,他难过,悔恨!都是我的罪孽啊!

  有一天,朱熹在书房里思念狐仙,闷闷不乐,忽听外面一阵喧哗。朱熹出得门来,只见一个猎人,身背火铳,从五老峰打猎人,兴冲冲挑着一担猎物。其中有一只负了重伤的狐狸,眼睁睁直望着朱熹,不时地滚出一串串眼泪,好象在对朱熹说:“朱郎啊!仿念在夫妻之情,给我一撮黄土吧!”朱熹心痛欲裂,忙掏出银两,买下了这只狐狸。他把狐狸抱在胸前,眼泪滴在她的身上,心里在说:“狐仙终于死了。朱熹把葬在白鹿洞后面的山上,在她坟前立了一块碑,本想刻上”狐氏夫人之墓“,可是一想不妥,便改成了”胡氏夫人之墓"留传至今。


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,如有不妥请告知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。

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,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:ra216@qq.com

相关推荐

  • 一笔火

    从前,乐山迎春门码头边,有一对老夫妻开了个茶馆。老两口心地善良,广结人缘。只是茶馆座落江边,加上门窗又坏,一到冬天,北风呼呼地刮进来,吹得人直打哆嗦。由于喝茶的人寥寥无几,生意冷落,老两口只得讥一顿饱一顿地打发日子。 这一年的冬天,来了个和尚,他不喝茶,只是依晚到茶馆的炉边讨个座,说是冷的很。...
    民间异闻 2022.02.17 25
  • 凶宅掘土

    话说在那旧天津卫,有个终日提着扁担、靠卖力气挑货搬货为生的汉子。此人姓李,其貌不扬,却手大、脚大、个头大,被人起个外号叫“大李”。大李从小秉性沉闷,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。这天,码头上货少,大李忙活半天也没挣到多...
    民间异闻 2023.08.07 33
  • 愤怒的“丧鼓”

    民国时期,一天中午,“牛怕事”正在家睡午觉,忽然被一阵鼓声惊醒了。细细一听,那鼓声非常怪异,像是有人在敲“丧鼓”。在他家乡,“丧鼓”是一种民间丧乐,只有家里死了人,给亡人守夜时才敲这种鼓。鼓点的节奏两轻一重,编的鼓词大多是亡人的身世,曲调凄怆,催人泪下。 “牛怕事”的神经立马绷紧了,他天生胆小...
    民间异闻 2022.01.25 39
  • 堪舆

    道光年间,安徽天长县有个村庄叫做龙兴集,在龙兴集以北有一个大湖名曰感荡湖,湖长约二十余里,湖面宽广清澈,湖上鸟禽翻飞,四面青山环绕,风景甚佳。在湖中有一个不太高的土丘,约有十亩之大,由东边山岗之上流下的河水必要经过土丘才能流到别处,土丘上长满杂草,并没无人家居住,只是附近的村民放牧的地方。在...
    民间异闻 2022.11.19 138
  • 惊魂四记

    不知何年何月,何州何县。城外有一座山,山脚下有一座道观,观里有一个老人。那座观荒僻了许久,杂草丛生,蛛网尘封,有一些鸟兽在其中筑巢。当人们从附近经过时,会被草丛中悉悉索索的声响惊动,猛回头间,会发现毛茸茸脑袋上一双精亮的眼睛正瞪视自己。在深蓝色的夜晚,许多人曾看见过,一只雪白的狐狸蹲踞在大殿...
    民间异闻 2024.01.16 0
发布评论